- 關於我們
- 留言/聯繫我們
- CSR 350-018, / C4040-250, / 810-403, / 810-401, / 70-486, / 200-310, / 300-101, / 400-201, / 70-347, / ADM-201, / 300-208, / EX200, / 400-051, / 70-461, / MB2-707, / 300-070, / 200-120, / 300-320, / 300-115, / 400-101, / 70-346, / 70-480, / 300-075, / 210-060, / SY0-401, / M70-201, / HP0-S41, / 100-101, / MB2-702, / 101, / 70-488, / MB2-701, / 200-310, / 300-101, / 400-201, / 70-347, / ADM-201, / 300-208, / EX200, / 400-051, / 70-461, / MB2-707, / 300-070, / 200-120, / 300-320, / 300-115, / 400-101, / 70-518 pdf, / 70-461 notes, / 70-411 exam, / 70-410 study guide, / 70-488 pdf, / 70-487, / MCSD Certification, / 70-488, / MB2-701, / CISSP, / 640-554, / AWS-SysOps, / 100-101, / 70-347, / 70-461, / 200-120, / 70-346, / 70-410, / 100-101, / 70-410, / 70-488, / 70-461, / 70-461, / C4040-252, / 210-260, / -200-120, / 70-486, / C4040-252, / 70-410, / 200-120, / 210-260, / 200-120, / 70-410, / 210-260, / 70-486, / C4040-252, / 70-346, / 70-461, / 70-488, / C4040-252, / n10-006, / SY0-401, / 70-347, / 100-101, / 70-486, / 70-486, / mb2-701, / 70-347, / n10-006, / 70-347, / 70-486, / 70-461, / 70-486, / 210-260, / 70-488, / 200-120, / 70-461, / 70-461, / 70-347.
- 大事紀
小孩子的稚嫩臉龐非常討喜,無論一顰一笑,只要是天真無敵的表情,幾乎都能在 Facebook 換來許多「讚」及一串「好可愛喲~ ^^」之類的留言;即使嚎啕大哭,仍然會有人覺得:「怎麼哭起來還是這麼可愛呀~」
事實上,只要和藏有心機的成人對比,沒有小孩子是不可愛的,除非,….. 過量總是會膩。網路上會惹人厭的行為之一正是:
「在臉書上瘋狂PO文,然後都是他的小孩的訊息,甚至大頭貼都換成小孩的照片,這是父母親甜蜜蜜的家庭溫韾,但看在那些單身未婚或者很討厭小孩的朋友眼裡,"這真的超煩的!" 而且留言都會採用幼稚無比的疊字,超級讓人無言,而且PO文頻率會隨著小孩長大而增加直到上小學為止。」
打開孩子的相簿,如果千篇一律都是自己孩子的笑容特寫,只有背景、穿著有所變化,親友們應該不太容易耐著性子看完照片。
所以,前幾天分享的捕捉兒童經典畫面的 5 招(捕捉特殊姿態/ 表情、運動時的姿態、孩子的專注神情、孩子們之間的互動、孩子和他人的表情反差,或者是孩子和周遭環境的大小對比),正是要提醒媽媽、爸爸「以不同角度來觀察孩子」,欣賞孩子在可愛外表之外的美~
知道如何捕捉孩子的經典畫面之後,我們也來想一想:什麼樣的照片呈現不出孩子的可愛,無法吸引親友們的目光與讚嘆呢~
我用相機為孩子寫了 11 年日記,這幾天整理孩子的照片時,回想起許多故事,也發現不少失誤造成的遺憾。
其中,最大遺憾是:孩子在幼小的時候,我把攝影重點放在她們臉上的稚氣與笑容,總是以中景鏡頭(Medium Shot)拍攝上半身。雖然捕捉到了孩子的臉部表情,同時也錯過了孩子的全身動作,或是孩子與環境的互動。
幫孩子拍過許多照片後,或許妳/ 你也曾有類似感覺:孩子這麼可愛、有趣,為什麼拍出來的照片卻不是這種 fu ?
文章類別
- kkdoor網站功能說明 (3)
- kkdoor這麼多禮 (12)
- 創意玩教養 (3)
- 好文分享 (18)
- 寫一篇動動手吧~ (6)
- 未分類 (16)
- 活動實況報導 (18)
- 活動快訊 (2)
- 開闊理念 (3)
查閱歷史
一起來「小手拉大手」